去年修好的电动牙刷,前两天又罢工了。当时之所以选择维修,是因为松下客服在电话里说:这个型号挺贵的,值得修一下。2019.6-2022.6,这是售价¥1999电动牙刷当时第一轮的使用寿命,平均单次使用成本¥1.82,若按当下京东牙刷热卖榜No.1 ¥6.9一支普通牙刷来计算,相当于不到4天就要换一支新牙刷,看起来相当奢侈。这距上次返修还不到一年,本次第二轮使用寿命又来到尽头。
这是我用过的第二支电动牙刷。上一支飞利浦的两轮使用周期跟松下非常相似,返修后同样没有坚持超过一年。原以为换了更贵的型号可以避免这个烦恼,现在看来,价格的高低只来自对功能的吹捧,使用寿命则可能一概以三年为限。
上一次让人对使用周期建立了清晰概念的,是一只购自京东的微软鼠标。从鼠标滚轮第一次故障起,每次提交售后,都能换回一只新鼠标回来,然后用一年再出问题,再提交售后更换……这个循环重复了至少两次后,我开始有点不好意思继续薅羊毛了,转而开始向别人推荐这个渠道和品牌组合。
这些或记得或不记得的不愉快经历,让人不自觉总结出电子产品“一过保修期就出故障”的规律,至于会在哪次得到验证,则全凭运气。所以我对正在用的最大的电子产品——那辆Model 3,给予了额外关注。去年在里程数达到75,000公里,快达到8万公里出保修期标准时,毅然决然地花费¥21,000购买了4年8万公里的延保服务,当时想,距离回本可能只需要一次故障保修。可现在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
正如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电子产品一般很难用到寿终正寝才被淘汰,往往是被更好的新一代替换掉,要么流入二手市场,要么被搁置起来吃灰,还有更加不幸的,是主人失去了兴趣而吃灰。比如我的iPhone,近几年靠着年年焕新计划可以做到年更;比如2008年的MacBook、2015年的MBP,只偶尔被翻出来擦擦灰;还比如2010年的D90,已经尝过北京、长春两地的灰,现在甚至已想不起来在哪个角落吃灰。
而这辆Model 3,原本、现在、以后的计划都是开到车辆寿终正寝,经过数不清多少轮的降价洗礼后,如果作为二手产品进行交易,带来的负面情绪价值应该会远大于经济价值。经济价值会越来越低,负面情绪价值会越来越高……所以当我在新款Model S里体验了20分钟,回到Model 3后,纵然体会到了从“五星酒店”回到“毛坯房”的落差,也只能试图用新车价格来抚平心灵创伤,不断告诫自己,78万实在不值……但仍免不了幻想Tesla也出个“年年焕新”,可以不求年年,四年也行。
后记
回想去年上门送修电动牙刷的经历,不亚于一次都市探险。先是顶着烈日,寻到一栋位于北二环的居民楼,然后场景一变,在预计只有2.2m层高的楼道里,裸露在外的低瓦数灯泡每隔几个才亮一个,我在昏暗灯光里摸摸索索,时刻安慰自己,这是在位于帝都北二环的建筑里,每一扇关着的门后,不管是否有人居住,都不会忽然出现什么异常生物,跟恐怖游戏并不是一回事。当寻到“认定服务店:北京松电电器技术服务中心”后,还是令人大吃一惊:
所谓的“技术服务中心”,其实是一个库房,而且是非常原始的库房,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中关村——可能比那时还要更破旧。接待我的“前台”,只有一张放了一部旧座机电话的桌子,风格跟整个库房融为一体。当我把送修的牙刷递过去时,十分后悔没选择用寄送的方式。接待我的大哥深情自若,但他应该察觉到了我表情里的诧异和好奇。
今天电话过去咨询时,电话那头照旧给出了亲自送过去和快递寄修两个选项。我脱口而出要寄送过去。如果有按钮,我应该会把寄送键按到爆。同时我还没忘记向对方做出说明:这次故障距离上次返修还没超过一年。其实我已经做了如果对方不负责,干脆就遗弃的打算。反正已经选用了飞利浦作为第三支电动牙刷,虽然他家的售后中心装修更好,但已经决定了用满三年,坏了就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