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Smoking in the office

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为了他人健康,本办公室禁止吸烟”。贴这张纸是因为办公室的同事里有一个小女生,大概三个月前她又返回学校继续学业了,所以现在,这张纸被七个烟民熏得有点泛黄。

我算是个没有烟瘾的烟民,可以一周不抽烟,也能熬一晚抽一包。同时对二手烟有点敏感,自己不抽时就很排斥其他的二手烟,这大概可以称为烟民的怪癖了。年初刚搬到这间办公室之后就贴上了那张“禁烟纸”,既是照顾小女生同事,也给自己们上了紧箍咒。虽然贴上之后没有完全禁止,但总是要打开窗子,走个形式征得“同意”,然后再拿烟点火。这个程序也只是办公室内部使用的,其他部门的烟民过来做客,都在看到墙上的提示之后,拉着烟友到楼道吸烟区里过瘾去,即使副总也没例外过。

小女生离职回学校之后,办公室的人员陆续增加到了7个人,而且都是深度不等的烟民。情况从以前的小心翼翼变成了肆无忌惮,现在甚至有朝“无标示吸烟区”发展的趋势:

  • 墙上的标语已经没有参考价值,现在可以想抽就点;
  • 烟草共享计划悄然启动,新烟点前先给周围各发一根;
  • 其他部门同事很灵敏地发现“禁烟纸”失效,有事没事也都过来发一圈。以前一副总经常过来拉同事到走廊过烟瘾,现在时不时也来发一圈,他办公室内外7个人,男女比例1:6,现在过来终于有归属感了。
  • 其他女同事开门进来第一反应经常是皱眉然后扇鼻子,比较严重的一次是开门跨进一步然后马上皱着眉头退出去了,那次的罪魁祸首是我。

大概也只有all smokers或者all males的办公室里才能出现此种情景了,烟民也许会估计女性的感受,但难为了同样不吸烟的男同胞们。幸好我这种不喜欢二手烟的烟民靠着窗子,不然处境是最尴尬的。:P

Words Jam

生于80年代头几年,不知不觉开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处于这种状态,你的Blog不可能跟60、70年代们一样悠然。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形容,只能挤出这个词。不准确,但能体会他们的收放自如。这一两年space,QZone疯长,更新频繁的内容多数为Journallike,尽管决定不写类似的东西,但也只是能保持在“Journallesslike”的状态,悬在半空的感觉很难让人不丢点什么说出来。关于80的状况已经被说得太多,这块大陆上的每一代人总有典型的社会特点,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关于这一时代的描述被从来没有过的无限放大和传播,大量的消极和不满情绪更迅速蔓延——可能是这种情绪更容易记录。老人们之所以有很多故事可讲是因为当时没有方便的记录工具,现在的blogger,spacer和zone master们在年老后被要求讲故事的时候,很可能要丢出一个URL地址…

西昌归来

走了趟“月城”西昌,比实际情况早到了一天,比计划迟回了一天。海拔1000多米也没见到阳光,不走运遇到小雨,冷。

一去一回,算是认识了成都北站和成都南站。在北站不管三七二十一被抓去查 ID Card,在西昌站无聊得去网吧打发时间。成都号称“来了就不想离开”,西昌也标榜“春天栖息的城市”。家在西昌的同事调侃说西昌是一座来了就离不开的城市:车票难买,走不成!——80的车票需要加20的手续费,而且这可不是什么黄金时节…

在西昌的几天只顾着喊冷,接触电脑的时候都是伴随着卡巴斯基撕心裂肺的惨叫,根本没有心思上网。回来打开电脑,Google Reader有37条未读,Wordpress有三个插件升级。难道互联网一日不上也要如隔三秋了?

中文,英文,

aw’s blog上正在进行关于中文和英文的热烈讨论:(一)(二),aw最后的结论是“中文更适合陶冶情操;英文简朴实在,更适合科技应用”。恰好我也喜欢并且正在使用英文操作系统,其中的卷标、文件夹,文件名也尽量多的用英文来命名,当然由于水平和交流成本等原因,这些仅限于自娱自乐。选择使用英文系统并不是水平有多高,而是Windows XP的“Clear Type”功能使英文看起来更舒服,仅此而已。后来又发现使用英文命名可以在explorer中直接通过首字母在大量文件和文件夹中进行快速定位和查找(直接点击键盘上对应的字母按键即可),于是变本加厉地在自己的计算机中更多地使用英文。生活中很多选择的出发点也就是这么简单。

语言是需要氛围的。客观来讲,aw“想把需求文档、维护文档、功能设计文档全部写成英文的”,多半是由于这些开发语言和工具几乎都在印欧语系的环境下被创造出来,大部分技术资源以英语为主,这就是做开发所面临的语言氛围。我自己也遇到过一次“语言氛围”带来的麻烦,在这篇post的后半部分就说了使用中文Vista时不得不转换到英文界面才得以解决问题。类似的领域还有化学,人们设想过用中文来编程,可从来没听说有人尝试用中文来表达化学方程式。对于语言效率等的量化研究是基于该语言已经应用的领域来进行,所以会得出在这些方面英文优于中文一说。如果计算机技术在东方发明,古人在炼金的时候能琢磨一下原因,那现在对于语言进行量化研究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不能说这些现代技术和理论之所以起源于西方就是因为语言问题吧:) 时势造英雄,语言也是趁势发展的。

所以因为aw喜欢英文开发环境而指责他“崇洋媚外”有些过分了。类似的指责更多地开始于“海归”的大量出现,他们回国后时不时在母语中掺杂英文,一时惹起很大反感。不排除说话者带有虚荣和炫耀的心态,而反感者也有点嫉妒和蔑视的意思。抛开心理因素,公平地讲,有些词语不是很能准确地翻译过来的,比如RSS, feed. 即使按照双星将Double Star翻译成“达堡思达”的译法也很难,要么就是学IBM,生涩地翻译成“国际商业机器”,不过现在几乎很少见到这么叫的。能像Oracle这样完美地翻译成“甲骨文”的例子还真不多,所以“海归”们“出海”后接触到的词语翻译不过来是很正常的。

“中文更适合陶冶情操”应该针对以中文为母语的人来说更贴切。就算用几十上百种语言说“我爱你”能打动对方,不过简短几句汉语诗词更能让人长久回味。因为这是用最擅长的母语来表达的,说其他语言的人们也不见得只简单的“我爱你”,但是不会比我们更简短而优雅。哈哈,此时效率反过来了。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哪个更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流对象。常年在外的人一时说不出家乡方言总会解释为很久没人陪他讲,假如一下子把他的同乡推到跟前,很可能他的家乡话就脱口而出了。说写都是如此。

如果确实要在这两种语言或者其他语言之中比较出结果,那我们还是找个外星人来做裁判吧:)

饭馆气氛

小时候听大人说下馆子吃饭,总想象成在管子里吃饭,那得多大的管子?!但是有一个概念是清楚的,那是在“管子”里吃,肯定和在家里不一样。现在十顿饭有9.5顿要在外面吃,头几次在成都的饭馆吃饭就有种说不出来的不一样感觉,习惯之后有时候还是在琢磨,直到最近才体会出一些所以然。

成都的饭馆,我是说我去过的大部分饭馆的米饭是免费的,这一点和北方的情况很不一样,当然这就不能对米饭的质地和口感有太苛刻的要求——北方0.5-1元的米饭也不见得好多少。米饭不但免费,而且是用大碗供应,食客自己盛到自己的小碗中。不是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我几乎从不开口点菜,所以饭菜可口,总会再叫一大碗米饭…

几个不知道是不是四川独有的特色饮食:豆花饭、冒菜、豆汤饭等,虽然味道不错,但是外观却不是很精致,有家庭厨房出品的感觉。还有比较称道的地方是这些食物很快就能端上饭桌,点完之后无需等很长时间,似乎是早已做好就等人来吃。这些饭馆很多都位于居民区中,来此吃饭的很多也都是从老到小全家出动,让我这种在家时很少出去吃饭的人很是不解。在这类饭馆吃饭,服务员是不会没事站在一边“巡视”的。如果需要催个饭、加个菜,或者结帐走人之类,只能大声扔一句“肖妹儿”,指望人家能听懂这无助的呼唤。

这些饭馆还有一个共同点:面积不大,只有八、九张桌子的样子,人多的时候甚至可以搬张小桌子放在马路旁边提供服务。

米饭自助、真正家常菜的感觉、家庭顾客、较短的等菜时间以及除了点菜上菜买单之外几乎找不见的服务员——目前还只能总结出成都饭馆这些不一样的地方,也正是这些特点让人感觉在这些地方吃饭就跟在别人家里做客一样,这么说比较牵强,可能处于此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如果简单地概括这一感觉,也许可以用“市井”来形容。因为刚刚忘记一个细节:当你走进来点菜的同时会有擦皮鞋的跟在后面,手里拿双拖鞋问你是不是要“擦pi hai”,而且还真的有人换上拖鞋让他把鞋拿出去擦…

fake files on wordpress.org

The fake files is about my dashboard 0.3.1version, and this is the download page on wordpress.org. After I saw the notification on the plugins mgmt page, I downloaded the plugin installation files, unzipped and uploaded to ftp, when I reactive this plugin, the missing “includes” folder made it fail.
Fortunately, the plugin’s home page offers the right files.

update: It has been fixed, so enjoy!

导火线

靠片子打发周末。

看导火线是奔着甄子丹去的,剧情还算紧凑,但明显武打重于剧情。不过可能是太过暴力的片子看多了,觉得导火线在武打动作上想有突破,但除了“双拳打死镇关西”比较有感觉,其他部分还是差了那么一小步,可能是为了避免血腥而故意保留,也许就是想那么点到为止。但按照这个标准,为双拳打死人找理由的摔孩子镜头又有点过了。”步行追逃”那部分的动作也完全可以再悦目一些。

许晴的女警官感觉也是差一点点,既没体现做领导的气势又没看到临场的智谋,就是做绊脚石也不到位。范冰冰的镜头比较多,出场那一镜头有点摆个pose闪亮登场的感觉,不过这个角色实在是太配了,到结尾就那么步行回去了,剧中唯一的一个love story也不算完整。

全片看完没有余音绕梁的感觉,到处都是差一点,只有X5没瑕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