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川一周

离川

八号那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和房东处理完了各种交接工作,为了避免下班高峰引发的出租车紧缺和拥堵,我决定17点之前就出发去机场,并在那里解决晚饭,尽管航班时间是21点,──几乎就是当年抵达成都的那个航班时刻。
到机场之后有一个出乎意料和一个意料之中:出乎意料的是在去KFC的路上居然看到了廖记,而那里的肺片锅盔实在非常赞,一个窗口交钱,另一侧窗口取货,然后就站在旁边大嚼特嚼,后来我意犹未尽的又买了一个。意料之中就是又遇到了晚点,到北京的时候已经过了凌晨1点。

One Day in Beijing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出门后先在5号线的自动售票机前上了一课(关于这个机器设定的脑残之处有心情的时候可能会唠叨一下),然后在SOHO现代城外向阳一侧晒着太阳走了两个来回,最后终于在背阴一侧找到了那个店牌。接着是我有些敬畏的购买经过(实际上现在我经常每天都看一下这机器是否有降价),然后原路线返回。

午饭在吉野家解决,晚饭则是在阿河边涮肉一直吃到大约8点多,小沈和小王同学都很久没见了,都还那么年轻。

回宾馆后,我定了第二天4点50的叫醒。

长春

早上我醒来之后先是等叫醒电话,然后开始洗漱出发。门口就遇到一个躺在驾驶座上趴活的司机,很顺利的到达机场(幸好提前查了国航的登机口在T3)。这次基本没有晚点,到长春后,陆续开始处理事先在电话里获知的事情。

长春的天气不错,雪已经开化了,不过午饭不好吃,加上份量太足,导致了意料之中的浪费。晚饭跑皇城老妈吃火锅,除了名字一样,其余的都和琴台路上的那一家差了一点点,但已经知足。事先没有预计在长春的停留时间,呆了两天之后,第三天又是一个4点50,顶着雨夹雪,坐了三个多小时火车,回到了家中。

Home Sweet Home

这几天醒来无所事事,感觉比在成都时还要糟,老妈让我过了二月二再走,我想的是再多呆几天,给她过完生日再做自己的事情。趁这几天有空,我可以看看D90说明书,躲屋子里欣赏下屋外的鹅毛大雪,顺道再熬个小夜把这些天记录一下。

我原本的计划是每天一记,但心情飘忽不定。在刚好出川一周的时候,趁机记一下流水,免得以后回忆不起来。

btw: the category “WhenInChengdu” may close now.

我使用的Chrome扩展

在MacOSX上彻底放弃了Firefox,转向以Chrome为主,Safari为辅的组合。因为支付宝的插件只支持Safari,所以这个组合有点像Win平台上的Firefox+IE。

之所以能够放弃Firefox这只小狐狸是因为Chrome for OSX支持了扩展功能,而且经过了在Win平台上的发展,现在扩展数量也比较可观。和Firefox相比,两者互有优势:

  • Firefox扩展的数量目前仍旧领先,不过这一点早晚会被Chrome赶上
  • 由于数量优势,Firefox上的一些扩展目前仍没有对应的Chrome版本,比如我喜欢用的CSSViewer和Tab Mix Plus。后者的双击关闭标签和默认在新标签中打开地址栏链接的功能让我很想念。
  • Chrome有好处是安装扩展之后不需要重启就能生效,而且扩展的视觉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 Chrome目前不好的一点是有一些扩展的下载页打不开,得用点小工具才行。打不开一些网页的现象现在应该是众所周知了吧。
  • 还有一点是OSX下,Chrome的个别插件不是很稳定,不过重启浏览器就能解决。

到正题,列一下现在我正在用的Chrome扩展:

  • Chrome Flags:FlagFox的对应版本,我安装后并没有看到IP归属地的国旗。可能是OSX上的兼容性原因,不过早晚会解决的,先放在这里。
  • Chromed Bird:Chrome上的Twitter客户端,能自定义API,支持oAuth,总之可定制性比较强。
  • Drag and Go:试了好几个“牌子”的Drag扩展,这个算是比较接近我使用习惯的。不足之处是和Firefox里的同功能扩展相比,需要拖动更长一段距离才能在打开链接,并且对文本型的链接识别不是很智能,不过有时候扔在搜索引擎中也能跳转到对应页面上。
  • Google Reader Notifier:Google出品,所以优先选择了它。设置选项相当简单,比较实用。纳闷为什么不为GoogleReader多做几个theme
  • Proxy Switchy!:类似于Firefox下的AutoProxy,这东西不能直接下载安装,可见比较敏感,不多说了。
  • Smooth Gestures:鼠标手势。Chrome下很多鼠标手势的扩展都集成了Drag功能,我偏不用。于是就选了这个。前面说道个别扩展偶尔失效就是指它,重启浏览器一般都能解决。
  • TabJump:我主要使用Undo功能,也就是撤销关闭标签页。
  • Firebug Lite:说实话因为水平问题,这东西我用着不顺手,Firefox上我一直用CSSViewer,有几次我甚至跑IE8下用那个开发者工具。这次装上这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以上这些扩展没加链接,根据名字都能找得到,而且这些扩展只是我感觉比较符合自己的操作习惯,可以参考,但强烈建议还是多试几个同类扩展,比较出最适合自己的,毕竟不用频繁重启了嘛:)

回东北第一天

这几次从成都回东北基本都需要12小时,从早上起床算起,出发到机场,各种原因的飞机晚点时间,然后空中4个半小时,地上至少3个小时。不如下次找个卧铺一路睡回去,还能顺便端详一下长江黄河。

到家的第一天,狠狠地晒了一下太阳。尽管外面是零下十几度的冷空气,但站在阳光下还是能感觉得到太阳的抚摸。只是不能像在南方一样晒完A面晒B面,因为小风儿一吹,AB就直接通透凉了,根本晒不过来。

这次感觉我自己在语言上有些不伦不类,在四川还没有完全熟悉四川话,回东北在超市里居然感觉置身春晚现场,而台上正进行的是本山直播。壹零年我要定下个目标,要能够在普通话和东北话之间自由切换,以后每天练习。不过前提是要先把东北话捡回来。

父母住的这栋老楼基本没什么变化,没灯的那段楼梯还是黑着。好在我在高中时候练出的“盲走”感觉还没丢掉,扶着墙照样进出。这是今天唯一稍欣慰点的地方。

深夜流口水

以前真是很难想象自己会对食物上心,不过现在我确实想总结一下值得让我惦记的锅里的,呃,吃的。

饭馆篇:

  • 孖耳朵:火锅店,我到成都后的第一顿火锅就在这里,后来从公司楼下搬走了,那个楼层又换了好几家火锅主题,不过都不如这家好吃。成都火锅品牌比较多,还有重庆胖妈烂火锅味道也不错,我感觉比有名的皇城老妈好吃。
  • “牛肉馆”(清真):抱歉这家饭馆我叫不出注册名称,在成都的第一顿晚饭就是在这里吃的。随后的三年里这里一直是吃工作餐的第一选择。特点是上菜很快,厨师手艺很好,味道自然不错。地点就在金鱼街上,真想不清楚对面那几家饭馆怎么也能有那么多顾客去吃,至少二十分钟等来的一道菜还难吃得要命…
  • 朱林世家冒菜:上一次写关于冒菜的blog引来很多人过来搜索配方,这次我也拿不出配方。不过强力推荐这家冒菜馆,平时人很多,最赞的是味道。吃过这家的冒菜后,基本就可以忽略其他打着冒菜旗号但不知道做些什么东西出来的饭馆了。而且这家是连锁,成都很多地方包括春熙路都有。吃的时候记得适当放点醋。
  • 象鼻子:吃得不多,但是印象比较深刻。和上面几家不同,这家饭馆的装修要好一些,而且貌似也是连锁店。

关于饭馆就这么多了,无非是我印象比较深或者是平时去得比较多的地方。在成都有个好处,就是不必专门去什么住精办就能吃到地道的川菜,上面这几家有火锅店、有家常菜、有其他地方没有的特色菜,算是我吃过的饭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附带说一句,在成都找饭馆要挑人多的,人越多越要等,前提是要能撑得住。

下面念叨几个值得回味的菜:

  • 拌折耳根:夏天的时候几乎顿顿吃这道菜,有的人吃不习惯,因为它还叫做鱼腥草,不过一旦习惯了就忘不掉了。我最喜欢牛肉馆的拌折耳根。
  • 炝炒各种青菜:到了成都才发现原来青菜可以这么嫩,而且很单纯的炝炒也可以这么有味道。我自己尝试过一次炝炒连白,居然也做出了61%的味道。这种菜的关键是原材料和川味调料,吃过一家饭馆的炝炒居然放蒜,很扫兴。各种青菜中,我最喜欢的是青油菜,遗憾东北没有,就算有也不可能有那么嫩。
  • 双椒牛柳:这道菜我在西南财大那边一家九口鼎牛肉馆(也可能是九只鼎)吃过的最好吃,当waters节食减肥只吃青菜时,我和顾总二人吃一盘不够还要double一下。
  • 青椒回锅肉:不是连白回锅肉、也不是其他回锅肉,是青椒回锅肉。而且要极力推荐一家在三环外古柏村古靖路去成彭高速方向一个高架桥下路边一个胡同的一个无卫生许可证的苍蝇馆的青椒回锅肉,是全成都(我吃过)最好吃的。不具体描述味道了,口水止不住。
  • 折耳根炒腊肉:这道菜好像不是每家饭馆都有,在财大对面光华新天地有一家原来叫做非米非面,现在叫做什么小厨的饭馆。用折耳根的根茎和腊肉一起炒的,是我最近才开始吃的,不过味道也不逊色前面的几道菜。
  • 韩包子+夫妻肺片:有一次在春熙路很饿,就钻进去点了这两个,很合适的搭配。包子和肺片都比较有名,列出来就是为了回味一下。
  • 毛氏红烧肉:去了一次长沙就忘不掉了,幸好是道菜而不是女人。在成都吃过一次红烧肉,但味道比长沙的差远了,要继续找。

成都美食如此之多,以我的品味也只能列出这些了,好在这些不用酝酿什么情绪,不用像在锦里或者宽窄巷子一样慕名而吃,在成都,这些美食也就是一顿午饭或者晚饭,要是换在其他地方,这口味享受这可真够奢侈的。

三年整

今天标志着我到成都三年整。07年的1月31号大概21点左右我登上飞机,24点左右我就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忍受着和户外一样的温度准备渡过在成都的第一晚了。

这种回忆总是让人不禁感叹how time flies, 不过最近这两年这种感叹太多,已经逐渐习惯这种感觉,这结果本身就有点可怕。如果开始对时间麻木,是不是可以说有点不可救药?

幸好有这个时间刻度,麻木之余有这么一个水坑颠簸一下,能够让人不至于驾驶疲劳。今天看澳网男单决赛中的主角之一Murry才出生在87年, 当你的年龄如果作为运动员已经不具备优势的时候,那说明真的不算年轻了。

这里作为自己的树洞,也记了三年,这让特意的总结显得多余,昨天把Archive页面命名为史记,放在一起就算是总结吧。

that’s all.

关于Movable Type的怨念

其实我对于没有用成movable type一直耿耿于怀,昨天想起来,终于不甘心又开始折腾。由于media temple的空间少了一个叫做“libclass-accessor-perl”的Perl Moddule,虽然mt-check.cgi显示没问题,但安装时报错:Got an error: Base class package “Class::Accessor::Fast” is empty.这已经成为我每次安装mt时的必过关卡,这次被主机的限制彻底堵死了,谁叫没人用mt呢,大猫不给装。

在这个问题上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明明存在必备条件的缺失,但mt-check.cgi却兴高采烈的告诉你You are ready to go! 气得我直骂movable type活该竞争不过wordpress。

在西部数码租的LinuxA主机还有近一个月到期,把mtos5.01传上去之后安装成功。然后就遇到了第二个麻烦:mt加入了websites和blogs的概念,必须先建一个website才能再建blog,郁闷的是这样一来如果按照默认设置的话,最后blog的地址就不可能是域名根目录(例如riichiie.net),而只能是riichiie.net/websitename/blogname的样式。即使能够把website的地址设置为riichiie.net,blog的地址也会加上一个子目录(例如riichiie.net/blogname)!

website和blog的概念确实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不过至少在选项上也应该支持单一blog且能够直接设置为主页吧,可是它没有。我只能再咒骂一句然后找解决方案。here it is:  Movable Type 5: How to make a blog your homepage . 按照此文中的方法,成功解决,简单说就是只建立website但是不publish。

太久没有用mt,很多概念都和wp分不清了,比如templates, styles和themes有什么区别。我也没敢继续折腾下去,等真正开始用的时候再说,不过我已经打算再也不碰movabletype了。

公交司机维护正义

北京的公交基本都有个售票员要么在车上吆喝,要么下车直接动手朝上面塞人,成都的公交基本都是无人售票,今年多出个安全员的岗位也只是占着坐位陪司机聊天的多,虽然也动嘴,但有时候是让你快点挪动,有时候是苦口婆心劝车门外的人等下一辆。以前我不习惯无人售票,总是上车之后找人买,还有一次零钱不够索性逃票,好在司机没有发现,也可能是不和我计较。现在被成都出租车折磨疯了,总是要做好坐公车的准备,至少2个口袋都放着零钱。

今天的事情就比较好玩了,一趟从市郊开往郊区的公车,路上司机在一站上客后停车不走了。过了半分钟左右车里的人才反应过来,司机解释说从后门上车的有人没主动买票。这时候车的后方有两人嗓门较大,开始谴责说谁这么不自觉赶紧买票,不要耽误大家时间。事已至此自然不会有人跳出来承认,也笨到不会编没零钱之类的谎话(笑),但这人肯定预料到了下一幕:这两人以及其他发声的乘客开始转向司机,要求司机要么找出是谁没有买票,要么赶紧开车,不要耽误大家时间。司机一直坐在驾驶位上,本想凭着手中的驾驶权逼迫逃票者就范,或者要挟同车乘客配合找出肇事者,至少通过车内舆论上的压力胁迫逃票者自首。可惜事与愿违,司机没有能力证明车上有高达七到八成的乘客认为应该停车直到逃票者站出来纠正错误,只能悻悻地发动汽车,短短地抛出一句:你们还维不维护正义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