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吃不胖体质人群的一员,去年成功增重10斤,今年因为新冠首阳外加体检指标超标,又减掉10斤,打消了之前担心”因为年龄变大、代谢变慢,所以增重10斤属于自然因素”的疑虑。既然有过成功经验,八月底便又重启了增肌之路,期望重回体重巅峰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肌肉占比,无奈这两天被感冒拖累,索性记一下增重心得。

1、先坚持动起来,直到形成正循环

这一步很难,我在这个环节失败过至少两次,第一次是在成都时,一张健身房的半年卡只去了不超过5次,一桶蛋白粉在家里放了近三年,直到搬离成都退房时,才当垃圾扔掉;第二次是回京后路过劲松,因为有前次办卡失败经验,这回只被推销了一个200元的单次体验卡,这张次卡也在钱包里静静躺了好几年才被丢弃。同时被扔掉的,还有我那增重的决心。

大概新冠疫情前一年左右,出于身边某种氛围,我又踏进了健身房,吸取了前两次教训,这次请了一位教练,后面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

教练主要起到几个作用:督促你来到健身房、教会动作要领和器械用法、帮你解答一些疑问(即使你已经开始独自健身)。根据健身房微信小程序记录,我上课的数量居然达到了惊人的88节,因为中间跨度较长,我觉得即使数据有偏差,至少60节课也是没问题的。

遗憾的是,这88节课并没有令我产生质的变化,虽然体重有过增长,但仅在自然变化区间内,由于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对我来讲,这个区间不超过5斤。主要原因有两点:

  1. 强度不够:强度太轻,教练看不下去;强度太大,自己坚持不下去。在上课的过程中,很难将强度控制在一个有效且可持续的水平上,再加上自己没有经验,对抗和偷懒心态占了上风,导致“出工不出力”。这一点,直到我开始自己训练后,才有所领悟。
  2. 频次不高:当时上班路上经常会收到教练的约课微信,95%的情况下,都不是自己在主动安排。这点导致身体状态和上课安排经常不同频,尤其熬夜非常影响训练效果,导致正反馈少,坚持的动力不足,两节课间隔时间变长,又使得安排进行恢复训练的次数增多。这也间接导致了训练强度不够。

直到去年6月底,阴差阳错多出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出于调整状态的目的和成本考虑,我决心抛弃教练,又一次挑战自己训练。这一次,有种学成下山去闯荡江湖的感觉。一周三练,身体上一直保持某个部位有酸痛感,终于稍稍体会到了健身成瘾的感觉。

2、再开始吃起来,直到被评价明显胖了

自己训练后,身体总有疲劳的区域,使得睡眠出奇地好,每天11点多上床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有时甚至还需要在白天加睡一小时。食欲大增,养成了早餐习惯,基本是煮蛋清、熟燕麦加坚果、还有一杯咖啡。午餐后,下午再喝一勺蛋白粉,晚餐继续放纵地吃。只因当年教练说,增肌比减脂幸福,可以随便吃。

直到3、4个月后有一次被问到:怎么这么胖了?…… 我去问教练,又被告知:要吃干净点儿,不能“脏增肌”。于是现在,增肌和减脂的烦恼我都有了。

饮食和睡眠都很重要,前提是要持续规律地练起来,这两者自然就会跟上来。有一点需要有意识地主动跟上,就是喝水。为了减少喝水的障碍,家里开始常备瓶装饮用水。

3、形成新的生活方式,但不用过于紧绷

这其实是给自己的话。因为在自测阳性的前一天,在身体已经显露疲态的情况下,还是跑去健身房练了半小时,一度期望用健身的疲劳感来覆盖身体的不适。还有昨天,在已有感冒症状,且大脑昏沉的情况下,还试图去健身房补完上周的训练计划,幸好路上恢复理性,掉头回家。

今年体检,有轻微脂肪肝,虽然医生说无大碍,自己还是吃了小一个月的轻食,通过对比,体会到了碳水自由的快乐。还有胆囊息肉,不知是否跟过去大半年的饮食节奏变化有关。鉴于前后两次体检间隔近2年之久,以上推测仅限于怀疑。

自主健身一年多来,感谢新手红利,衣柜里很多衬衫和裤子已经穿不进去了,甚至有时已经认不出照片里自己的背影。是不是已经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还没做到,更多时候,我还是把它当成了逼着自己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因为它的投入和产出都很明确,从不浪费你推起或拉近的每一公斤,非常公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ime limit exceeded. Please complete the captcha once agai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