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周五去看汽车人,结果出发晚了,9点50到影院只剩下10点15和10点45两场,一个座位不好一个时间太晚。今天晚饭后我顺路去买票,转悠了半个小时后赶在6点35之前就进场了,顺带还看了几部电影预告,心想来得早点钱花得果然更值啊。

结果听了几句配音就让我傻眼了,后悔没有留意是不是有原音版的场次。继续看下去,发现开场就出现了中国元素。再继续看,感觉美国片的搞笑元素除了美国派类型,其他的还处在赶超香港喜剧片的水平,而且这部变形金刚2如果没有包含这些搞笑元素,甚至会让人和1比起来找不到什么新鲜感。等到看完,才发现整部影片也只包含了开头那么一丁点可怜的中国元素。负责审查的那些脑残们除了卡TBC,卡WLK,和谐WOW,连科幻电影都不放过,要知道长城或者兵马俑之类出现在国外影片中也可以理解成文化输出啊。连两只狗的镜头都能接受,偏偏要去掉上海背景,那些家伙不会真担心是要把机器人扔在那些还没完工就能整体垮塌的楼房上吧。如果以后有原版放出,一次要补回来。

回家后本来想用《站台》来弥补一下,没想到,没想到。头一次碰到在看‘中文’电影时居然需要字幕才能听懂,而且不幸的是还只能找到英文字幕-_-#。80年代的故事,喇叭裤、烫发、录音机、电视、路灯下的小姑娘、渴望。对于这些我只有模糊的记忆,但是电影里几乎从头到尾的中远景镜头不但让我想得费劲,看得更费劲。男女主角也仅仅拥有那么一两个近镜头,一点都算不上特写。

有些镜头稍长了点,而且由于太远,加上满耳朵的山西方言,在这过程中我有好几次都忍不住想朝前拖进度条。不过我忍住了,这不是看电影的方式。而且幸好没有这么做,看到后半部分,对这部电影才有了一些整体感。后来看了verycd上的介绍(但是对于剧情的介绍似乎有误),发现这里面的隐喻比较多,更多的是描述那个时代,感情只是一条线索。还是觉得《颐和园》对感情描述得更细腻,这应该不是80年代时髦青年和80年代大学生的差别。

《站台》里有几处可能是bug,下水道的铁盖子不知道在80年代初是不是就能装备到山西小镇;我记得那时候的自行车基本都是凤凰或者永久,有一款好像不存在于80年代;羽绒服的款式明显也不是90年之前就有的;还有摩托车/电动车肯定也没有那种样式,我记得我爸曾经的那辆幸福摩托;车上的禁止吸烟下面还写着No Smoking,还有一处杯子如果是瓷杯就更好了。

80年代的流行音乐放到现在也是能听一听的,前几个月我还弄了《路灯下的小姑娘》来听,可惜‘站台’里听起来效果不是很好,另外好像没听到里面有冬天里的一把火,黄土高坡不知道是不是要更晚一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ime limit exceeded. Please complete the captcha once agai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