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是在大学第几年开始用的FirefoX,那时候它还没有做什么推广,完全靠口碑相传,我在用了MyIE2(Maxthon前身)之后就装上了Firefox,然后就是尝试并放弃一些插件以及不断地折腾界面。Firefox的好先不讲了,因为很多宣传比我的体会更玄乎,就像那些能包治百病,就差长生不老的保健品广告一样。

尽管我用firefox越来越顺手,但是几乎没有向别人口头推荐过,因为IE太“深入人心”了。而要在firefox上获得良好的体验除了下载并安装上主体程序,还要去下载“至今还在争论是该叫扩展还是插件”的东西。这东西除了官网和一个已经忘记地址的论坛外,我就不知道其他能下载的地方了。不过有人代替官方做了该做的事情:将一些插件集成在安装包中提供下载,并能自动安装,名曰fox plus,尽管人家只说了是“基于Firefox的增强版浏览器软件”,没标明同mozilla没有什么关系,但在一些(也许是很多)辨别能力不强的用户心中,俨然已经将fox plus和中文firefox划为等号了,甚至可能还会以为更好一些。只是出现一些不好的体验时,可能将fox plus连带firefox一起骂了。

几个月前在订阅的RSS中获知了“谋智网络” (Mozilla在中国投资成立)CEO宫力开启的blog,出于对Firefox的喜爱和对Mozilla的景仰顺手也放到了订阅中。不久后在为数不多的中文信息中得知了“火狐本地化联络组启动”的消息,于是发邮件过去,顺利加入,再然后我就在gmail中默默关注group里发来的消息。讨论中真正涉及到软件推广的实质话题不多,“本地化”有时候被简单理解成了“汉化”,还有其他类型的话题,不过就是引不起插话的欲望。这个本地化联络组跟firefox给人的印象都差不多:没有明确的参与者/用户定位。

现在越来越多的站点都能见到firefox通过google进行的推广广告,有点当年淘宝做推广时候的样子,不过还没有达到直接弹出窗口那样的阵势。尽管做了推广,但感觉也同firefox本身和那个联络组一样,都是做出来扔在一边,偶尔才瞄一两眼,而这类推广甚至根本没有监管。在那些推广中很多都是不负责任的夸大宣传,就跟卖药一样,本来本领有限,偏偏要说能包治百病,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按照这种趋势,即使是灵丹妙药在盲区也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对Firefox积蓄已久的牢骚终于发完了。话说回来,“Mozilla”翻译为“谋智”实在太完美了,谋智的开张让人看到了firefox在国内的雄心,尽管firefox可能只是谋智业务的一部分。本来以为IE7会对firefox的优势发起挑战,现在看来并没有多大威胁,真正传播起来的firefox有成为“Word”的潜力,而IE系列则可能沦为“Notepad”,挣扎一下或许是“Wordpad”也说不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ime limit exceeded. Please complete the captcha once agai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