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5、6年前某个周六的早九点,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刚刚安装的抖音,也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再看时间时,已是下午两点……这就是我第一次使用抖音的经历,一下被“吃掉”五个小时。当时抖音上的内容还没有这么多元,充斥着各类除了娱乐,没有任何信息量的视频,所以我理解为什么有人乐于声明自己“不看抖音”,有人对沉迷“抖音”持鄙夷的态度。在“杀时间”这件事上,这类短视频平台实在无可匹敌。

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创作自由,跟当今中国电影类似,观众品味对作品质量起了相当大的导向作用,只要有流量,平台不介意助纣为虐。所以看多了就会疲劳,让人一度想远离。如今的短视频平台,不乏优质内容,在平台推送与主动选择之间寻找平衡,就是在乏味和惊喜间不断切换,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我逐渐找到了一些可以过滤掉劣质内容的标准,尽量避免无谓地浪费时间:

  1. AI配音:绝大多数照着念文稿的AI配音,连断句都做不到自然,却煞有架势地讲故事或讲道理,降低了门槛也拉低了质量,几乎是个人都可以完成一段视频。
  2. 错别字:字幕有错别字,一看就是流水线的产物。
  3. 铺垫太久,故弄玄虚:类似于文字内容的“标题党”,视频这么做,比文字标题党还浪费时间。
  4. 靠评论区过滤:有时评论区会给出观感总结,或者勘误或指出瑕疵,可以节约时间,提前评估内容质量。
  5. 千篇一律:没有创作瓶颈的人毕竟是少数,有些博主的风格,适合观看“前十条”,看多了就索然无味。至于哪种类型、什么风格会让人有这种感觉,见仁见智。

还有一些领域,会有一些“专家”常年给出各种指导,这些“导师”的资质虽然成迷,但镜头前后侃侃而谈,言之凿凿,很具有迷惑性。虽然上面的几条过滤标准可以筛选掉一部分内容,但还是需要时刻对“教学”类内容保持警惕,就像做练习册一样,不要直接抄后面的答案,应该先自行做题,有了一定结论后,再带着疑问或验证的态度,来对比答案。换言之,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最好先找权威来打基础、建立一定基础认知,再找江湖术士来查漏补缺,打磨细节。多数短视频充当的,也就是江湖术士的角色。对于健身类视频,我就是这么做的。

短视频平台的本质,跟基本处于消亡状态的论坛没太大差别,在各种模版、滤镜、背景音乐加持下,创作稍稍能“吸引流量”内容的门槛,甚至比传统论坛更低,所以天涯关站,TikTok风行美利坚。只是当下互联网,充斥着各种观点的对立,有很多人云亦云和放大、偏激的内容,往往一件事还没有结论,看客们的注意力又被另一个所谓热点吸引。正因如此,短视频平台上这些人畜无害的娱乐类内容,恰好成为了焦虑情绪中的快乐填充剂,只是需要适量摄入,以防走火入魔,毕竟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这个虫洞吃进大块儿时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ime limit exceeded. Please complete the captcha once again.

 

Back to Top